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分会
专题五:智能无线光通信与感知
发布时间 | 2025-07-09
专题五:智能无线光通信与感知
主席:
徐正元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共主席:
王昭诚,清华大学
王 健,华中科技大学
郭 磊,重庆邮电大学
周立兵,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
专题秘书:
黄 诺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报告人(按姓氏音序排列):
程之申,大湾区大学——基于日盲相机的紫外非视距源定位技术(keynote)
龚 晨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——大动态水-空跨域无线光通信(keynote)
何志平,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——自由空间光传输系统关键光学技术及研究进展(keynote)
刘 波,南开大学——面向光通信的多维模式复用全光衍射神经网络(keynote)
汪 伟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——空间高速光交换技术研究进展(keynote)
徐常志,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——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通信与弹性组网技术(keynote)杨春勇,中南民族大学——光声通信与传感技术(keynote)
杨 辉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天地一体的光交换与光组网技术研究(keynote)
杨 雷,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——深空光通信前沿(keynote)
张在琛,东南大学——6G光移动通信(keynote)
周立兵,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——光子芯片在空间激光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相位精整技术研究(keynote)
白 勃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——基于机器学习的VLC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研究
蔡善勇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认知型空间光通信自适应传输技术
陈晨,重庆大学——逆反射光通感一体化RO-ISAC:基本原理、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
陈如翰,国防科技大学——直调直检光通信几何成形:理论与低复杂度算法
董宇涵,清华大学——使能水下移动光通信的光学半波振子天线设计与验证
方俊彬,暨南大学——用光“欺骗”人工智能系统-基于光学的AI视觉物理对抗攻击
方 稳,同济大学——腔内激光系统中的安全自保护传输机制研究
费超,浙江大学——基于FPGA的高速实时水下/大气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
冯斯梦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——面向低空复杂环境的无人机自由空间光通信
高冠军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和实践
黄 欢,苏州大学——智能超表面辅助的通信系统:从无线到无线光通信
黄 诺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——基于链路相关性的无线光通信与感知技术
江 明,中山大学——面向可见光通信的增强型复数颜色键控OFDM系统
孔美巍,同济大学——浑浊动态水体中无线光通信鲁棒传输方法研究
李兆坤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——无线光通信中的智能湍流补偿与抑制技术研究
廉 杰,西北工业大学——水下无线光通信与定位一体化技术
林邦姜,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——光学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非视距可见光通信系统
刘明清,同济大学——基于耦合腔设计的腔内激光系统移动性安全性提升
刘伟杰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——面向深海的长距离无线光通信样机与跟瞄系统研制
刘晓东,南昌大学——面向高速可见光通信的LED 表征和阵列光源研究
马庆力,国防科技大学——高相似度近红外量子关联成像
毛天奇,北京理工大学——宽频带里德堡原子通信感知一体化
孟佳成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——星载激光传输与交换技术研究
钱 磊,天津工业大学——可见光通信系统安全及时延保障研究
石 瑾,武汉理工大学——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单光源定位技术研究
汤 璇,华东师范大学——复杂干扰下FSO协作无人机通信和自主路径规划研究
田朋飞,复旦大学——基于氮化镓micro-LED阵列的通信传感系统
王 倩,浙江工业大学——激光相位噪声下联合模型与数据驱动的相干收发器算法设计
王 强,哈尔滨工业大学——星地高速激光通信关键技术与发展
王永进,南京邮电大学——全映射光通信芯片、网络及理论
吴廷伟,重庆邮电大学——无人机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演示及其安全技术
熊明亮,同济大学——空间分布式腔激光的自感知原理及其数能同传应用
徐冠军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——复杂深空环境下光信道研究挑战与进展
徐禺昕,浙江工业大学——C+L波段任意谱形信号的物理层损伤建模
鄢秋荣,南昌大学——基于删除信道特性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纠错编码研究
杨 昉,清华大学——面向无线光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
杨 桃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高速长距“日盲”紫外通信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
杨 洋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高精度可见光定位技术:背景、现状与展望
姚海峰,北京理工大学——近地激光通信信道精确建模与试验监测分析
尹 珊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基于感知的光网络智能规划与自适应调控机制
袁仁智,北京邮电大学——紫外光通信定位一体化技术最新进展
张 鹏,长春理工大学——大气激光通信中湍流抑制技术与实验研究
张清清,浙江工业大学——共振光无线传能与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
张鑫源,国防科技大学——空间碎片尺度的激光识别技术
张 泽,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——锋芒稳态激光及其泛化应用技术
赵 琼,西安邮电大学——VLC系统基于姿态信息修正的量化信道建模
周炳朋,中山大学——可见光通信赋能无线定位
朱秉诚,东南大学——无线光定位“降本增效”关键技术
庄 园,武汉大学——可见光智能定位